今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,所有人都对这个石油大国的财富感到惊叹。然而,当“四海”和“京京”这两只大熊猫踏上卡塔尔的土地后,即使再富有的土豪也不得不屈服于它们的魅力,慷慨地支付数亿元的“工资”。
如今,每次国宝们出国卖萌,都会为祖国带来上亿的收入,然而谁能想到,在几十年前,大熊猫还被疯狂捕猎,甚至被制成标本,至今仍摆放在世界各地的展柜里。大熊猫作为地球上已经生活了800万年的古老物种,不仅是经历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“活化石”,还是我国独有的象征性国宝。
大熊猫作为国宝,早在中国历史上便有了出现。最著名的历史记载之一,便是大熊猫曾被称为“食铁兽”,并参与了蚩尤与炎黄二帝的大战。在神话时代,大熊猫是威风凛凛、令人畏惧的猛兽,与如今的“滚滚”形象大相径庭。
展开剩余84%直到1869年之前,大熊猫还只是栖息在四川深山中的“竹熊”,自由自在地啃食竹子。这一年,法国传教士阿尔芒·戴维德神父获悉四川地区存在许多未被人知的珍稀动物,便从上海前往四川的雅安宝兴县,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神父,并顺道搜寻这些珍奇动物。正是在这里,他首次目睹了大熊猫的身影。
戴维德神父立即雇佣了当地猎人捕捉了一只活的大熊猫,打算将其带回法国。然而,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极其艰难,这只大熊猫未能经受住长途颠簸,不幸死亡。于是,戴维德神父将其皮毛制作成标本,并将其送到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。这一标本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,之后,许多西方探险家和科学家纷纷涌向四川,试图猎捕更多的大熊猫。甚至连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也参与其中。
1928年,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儿子们在政府发放的许可证下,带领科考队进入大凉山,成功猎得一只大熊猫,将其制作成标本送回美国,至今这只标本依旧被珍藏在芝加哥历史博物馆。这一事件进一步激起了西方国家对大熊猫的猎捕热潮,不少西方博物馆开始收藏大熊猫的标本。
1936年,一位纽约服装设计师露丝,为了履行新婚丈夫想要看到大熊猫的遗愿,和向导在汶川捕捉到一只大熊猫幼崽。她将这只幼崽伪装成“哈巴犬”,成功将其带回美国,并最终将其转手高价卖给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。露丝用卖掉“苏琳”幼崽的钱,继续从中国猎人手中购买了另一只大熊猫“梅梅”。
这两只大熊猫成为美国动物园的“摇钱树”,然而由于当时的饲养技术不成熟,它们先后在1938年和1942年相继死于肺炎,令人惋惜。尽管国民政府曾限制大熊猫的出口,但偷猎行为依然没有停止。自1936年到1941年,仅美国便从中国走私了9只大熊猫,英国的丹吉尔·史密斯更是从1936年到1938年间收购了9只大熊猫,并把其中六只带回英国。但由于运输条件的恶劣,许多大熊猫都未能存活。
直到二战结束后,英国外交途径组织了200多人的队伍,翻越汶川的高山,终于捕获到一只活的大熊猫并将其带回英国。新中国成立后,大熊猫得到了重点保护,我国政府出台法令禁止大熊猫买卖,并在1963年成立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自此,大熊猫的数量才逐渐稳定并开始恢复。
尽管如此,西方世界对大熊猫的热爱依然未曾减弱。进入五十年代,我国开始实施“熊猫外交”,将这些软萌的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中国关系友好的国家,或是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。1957年,第一只“熊猫外交官”平平被送往前苏联,直到1978年,共向9个国家赠送了23只大熊猫。
大熊猫成为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张亮丽名片,特别是在1972年,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,周总理巧妙地将两只大熊猫赠送给尼克松夫妇,这一举措帮助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。两个月后,这两只大熊猫“兴兴”和“玲玲”抵达华盛顿动物园,掀起了美国“熊猫热”,1972年也因此成为美国人心中的“熊猫年”。
1984年,洛杉矶奥运会期间,我国租借了两只大熊猫在洛杉矶动物园展示,三个月后,这两只大熊猫又被高价租借到旧金山动物园,打开了大熊猫租借的市场。进入八九十年代,租借大熊猫成为一种互利的商业模式,不仅可以为中国带来可观的收入,还能为相关科研人员提供海外考察的机会。与此同时,这也为租借方带来了巨额的票房收入和纪念品销售。
然而,由于大熊猫的租借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,1988年之后,环保组织开始提出警告,认为大规模的租借会对大熊猫野生种群造成不利影响。经过反思,我国在九十年代中期逐渐冷却了这一租借热潮。
进入21世纪,租借大熊猫的目的已不再单纯是收入,而是为了科学研究和种群繁育,确保人工饲养的大熊猫血缘健康,并尽量避免干扰野生大熊猫的生活。如今,大熊猫的全球知名度只增不减,已经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。
如今,大熊猫的租借已成为全球各国争相请求的项目。为了确保大熊猫的健康和福利,我国对租借条件提出了严格要求。租借者必须证明有足够的饲养能力并提交详细的科研计划,同时每只大熊猫每年的租金为50至100万美元。若大熊猫繁育成功,每只幼崽的租借费用为60万美元,且养到三岁必须返还。如果大熊猫非正常死亡,租借方需赔偿50万美元。此外,饲养大熊猫的环境也必须达到严格的要求,包括温度、湿度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等,饮食更是不能忽视。
尽管租借条件严苛,全球对大熊猫的热爱依然高涨。例如,荷兰花费16年时间,经过三个首相的努力,耗资5100万欧元建成了一座9000平方米的熊猫馆,最终成功接走了“星雅”和“武雯”两只大熊猫。而在日本,2017年由“力力”和“真真”自然繁育的“香香”也引发了日本民众的热烈欢迎。即便是卡塔尔的土豪们,也不惜斥资巨额,打造了12万平方米的熊猫馆,专门接待四海和京京。如今,我国长期租借的大熊猫已经达到64只,每年为祖国带来的“工资”高达34亿元人民币,堪称“卖萌经济”的代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和兴网配资-网上配资门户-配资杠杆炒股-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